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关注  > 正文
踏遍水和山 敢为天下先
来源:科普时报     时间:2023-05-21 14:45:34

科普时报记者 张英贤

最美科技工作者

穿着厚重的登山鞋,时不时地将敲落的石头样品装进背包里。累了,以地为席,拿出“泡面、午餐肉、榨菜填饱肚子;困了,以天为盖,找个壕沟一趴和衣而眠……近日,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在北京市委宣传部、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的评选活动中,当选为2023年北京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。在采访中,随着这位耄耋老人的娓娓道来,我们似乎看到了曾经他那风尘仆仆的工作状态。


(资料图)

率先摸清我国火山家底

“火山是地球或者星球的灵魂,也是它们有生命力的一种象征。”刘嘉麒说,地球上每年大约有50到70次火山喷发,大海里喷发的火山比陆地还要多。

为研究火山,他造访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,考察过中国和全球大部分火山。“在我研究火山领域之前,中国有无火山、有多少火山都是个未知数。”

1981年,刘嘉麒在硕士论文里探讨了“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的研究”,这是他与火山结缘的起点。随后,他在野外考察了我国14个省区的新生代火山分布的地质地貌特征,用科研成果改变了人们以往认为中国近代没有火山活动的观念。

从事地质科研60多年,刘嘉麒率先查明了我国火山的时空分布,成功测定了这些年轻火山岩的年龄,撰写了《中国火山》专著。

“不出野外不行,不吃苦不行。”刘嘉麒说,为研究火山已经记不清跑坏了多少双鞋子,好几次鞋底都掉了,只能用绳子把鞋底绑在脚上。

提起这些往事,老人眼中充满坚毅,一言一语中传达着敢为人先的拼搏劲儿。“地球大,宇宙大。做研究要做到‘博大’和‘精深’,选择一个方向,占领一个领域,掌握一种方法,解决一个问题。没有实力不行,要做本事大的人,要做到没你不行。”

正是在“四不”精神的追求下,刘嘉麒闯荡了更多的科学“无人区”。他是国内最早在雷琼、东北、内蒙古等地确定和发现玛珥湖并从事研究的科研人员;他在渭南黄土剖面中建立了15万年高分辨率的时间标尺,为陆相沉积物提供了一个可对比的独立时标,并首次发现黄土中游离的温室气体高异常……

把石头拉成丝变成“金子”

在刘嘉麒的办公桌上,有两管闪烁着暗淡金黄色光泽的线圈,这些细细的柔软的丝线是石头做的。

研究火山60余年,如今他把火山石玄武岩拉成了丝,做到了“点石成金”。“我研究的石头现在大有用处了。玄武岩可以拉成丝,丝可以复合成许多其他高级材料,形成一系列无机非金属新材料,以其独特性能代替钢铁及其他材料。”刘嘉麒说,“科研不仅要创新,还要创业。只有把科学变成财富,科学价值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。”

如今,我国新生代火山活动规律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,并已经成为玄武岩新材料领域的引领者,相关技术、生产和应用水平都远超其他国家。

“80后火山院士”成科普网红

“孩子们,你们好!”刘嘉麒的科普视频总以这样的问候开头,称呼网友为“孩子们”。视频中的他带着亲切和蔼的笑容,令观众丝毫不觉得与这样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有什么距离感。

因为科普,院士和“网红”,这两个看似不搭边的词汇也成为刘嘉麒的身份标签,被网友称为“80后火山院士”。

刘嘉麒告诉记者,他对网络平台的“玩法”并不是很清楚,但依然乐于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向年轻人分享火山知识。“做科普光内容丰富还不够,形式也得丰富多彩,方法得适合年轻人。”

在科普工作第一线奋斗了20余年,刘嘉麒每年在线下开展二三十场科普讲座活动,坚持不懈地将知识回馈给社会。

除了责任的驱使,刘嘉麒热衷科普,还因为他认同和践行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精神。“科研是精英科学,科普是大众科学。科研的本质是创新,科普的本质是把科学应用最大化,这两者是有区别的。”刘嘉麒说,“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这方面,科普在某种程度上比科技创新还要重要。”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